,中国电子院正式成立,名为“十局设计处”。当时正处于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有些甚至是空白,国际环境和历史教训都迫使中国必须发展工业。为新中国建设而生,因电子工业发展而立,中国电子院诞生在党和国家最需要它的时刻。
如今,中国电子院历经七十一年栉风沐雨,与国家并肩同行,成长为一家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等国家顶级资质的综合大型设计院,聚焦先进电子制造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瞄准国家“卡脖子”难题,致力于解决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最后一公里”的产业化问题,以科技引领高价值服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及其重大战略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电子工业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工艺、技术积累,仅有苏联专家的有限指导。中国电子院的前辈们牢牢把握向苏联专家学习的机会,按照“普遍学习、重点培养”原则,详细记录专家学习内容,及时整理成册,加深学习、实践和总结。1960年,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又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前辈们咬着牙硬生生为国家电子工业建设摸索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如今,从独立自主完成702厂、705厂、10所、11所等我国无线电工业工程设计工作的辉煌历史,到援助朝鲜、越南、加蓬、斯里兰卡、白俄罗斯等电子工业、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建设的累累硕果,我院早已实现了从“外援”到“援外”的跨越,向世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中国力量”,持续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中国的“朋友圈”注入强劲动力。
1956年,中国电子院参与设计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北京电子管厂,这是京东方的前身,是当时亚洲最大,也是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电子管厂。它的诞生改变了中国电子管和电灯泡钨丝等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电子真空器件国产化,也使我国人民从此进入了五彩斑斓的无线电世界。
如今,中国电子院和京东方仍保持着密切友好的合作。从全球最高世代线代TFT-LED生产线代AMOLED生产线,中国电子院已承接了京东方B1-B20全部生产线,助力京东方成为行业领头雁,奋力推动中国平板显示产业领跑全球,共同谱写中国“十四五”建设的崭新篇章。
1958年,中国电子院设计了我国第一个黑白显像管厂(773厂),其洁净技术及洁净厂房项目突出反映了无线电工业的特点。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工程技术的开创者,中国电子院推动了中国电子工业从零到一的突破。
如今,基于七十余年历史积淀和核心技术优势,立足国家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中国电子院拥有先进电子制造行业领先的工程建设、数字孪生技术、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及智慧城市领域智能化建筑设计、建设、运维能力,提供检验检测等工程技术服务和“灯塔工厂”智能工厂等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获批两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电子工程建筑及环境性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健康养老智能系统与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电子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心发愤图强,埋头苦干,服务国家总体需求,参与国家“三线”建设。“国家叫我们干什么,党叫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就这样,屏蔽、微振动、纯水、洁净……国家的一个个技术空白被填补,中国电子工业的大旗被一代代中国电子院工程师扎实扛在肩上。
如今,中国电子院已从最初几十人的设计团队发展到六千余人的大家庭,在国家科研攻关、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抢险救灾等重要领域和危急时刻,总能看到中国电子院人的身影。在中国电子院人的身上,总能发现这样“一股劲儿”,那就是中国电子院“工程师精神”。凝练于企业70余年发展历程和一代代中国电子院人的行为导向和价值追求,“勇于担当、敬业奉献的爱国精神,锐意突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立足实际、扎根现场的实干精神,开放融合、集智攻关的协同精神”,正是每一个中国电子院人的生动写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1978年,中国电子院承担设计国家“六五”重点工程——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项目,这是我国第一个配套完善的大型彩色显像管厂。面对资金和技术双重困境,中国电子院人顶住重重压力,决定自己开展科研攻关,昼夜苦战设计绘制了1600多张图纸,完成66套主体设备设计,最终攻克了“煤气站”关键环节技术。该环节的顺利投产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外汇,还使我国在技术领域实现独立自主,打破了被人掣肘的局面。从此,国产彩电走进了千家万户。
如今,中国电子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项目储存环已实现全环贯通,进入联调阶段,预计今年内发射“第一束光”。它是我国“十三五”期间优先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是中国第一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也是世界上最亮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为国家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等领域原创性、突破性创新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平台。中国电子院助力我国科技创新步伐迈上新台阶,为中国科技点燃了“最亮的一束光”。
1981年,中国电子院承担深圳市第一个高层建筑“电子大厦”项目,庞大而蓬勃的深圳电子产业正是围绕着这第一座以特区支柱产业命名的大厦而逐步兴起。早在1979年,为支援特区建设,中国电子院成立设计组、建立分院,奔赴千里,扎根深圳,先后承担华强北电子工业区、南海油田工业区、深圳新闻大厦等多个设计项目,带动了特区初期工业、民用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用拓荒者般敢闯敢拼的精神,创造了“深圳速度”。
如今,中国电子院作为扎根深圳多年的央企,深度见证和参与了深圳的城市发展,依托“工艺、工业上楼、工程结构、绿色零碳、装配式、BIM”等关键技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电子信息产业和智慧城市发展,助力深圳这一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作为担当,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2002年,中国电子院独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921 工程”航天服试验舱项目,为实现中国的飞天梦、航空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一张图纸参考都没有,一份外国资料都不具备,中国电子院人凭借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超标准完成任务,让中国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昂首奋进,扬我国威。
如今,中国电子院始终聚力“国之大者”,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国家战略新兴领域中矢志不移,踔厉奋斗。从全国首个数据中心EPC项目,到国内第一条6代AMOLED柔性面板生产线项目,再到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行业工艺水平最高单体产能最大的生产线项目和建成广州第一“芯”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等,中国电子院持续为实现“中国屏”“中国芯”、高端制造业以及国家科技领域的新突破而不懈奋斗,为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而孜孜不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