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财经新闻》10月5日文章,原题:应对中国经济现状进行慎重评估随着美中矛盾愈演愈烈,西方关于“中国经济巅峰已过”的说法甚嚣尘上。拜登政府企图通过对华悲观展望来展示美国的“优越性”。但从实际行动看,拜登不断派出从财长到国务卿和商务部长赴华寻求经济合作。虽然美国的解释是正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领域与中国进行“去风险”合作而非“脱钩”,这却让美国的盟友陷入尴尬。
西方学者大肆宣扬“中国经济奇迹已结束”等论调。但这是典型的无视中国经济规模、戴有色眼镜的错误解读。在GDP相当于美国10%以上的国家中,除中国外,没有一个国家经济增速超过2%。即使中国维持4%至5%的年增长率,也足以在两年内新增一个韩国规模的GDP。如果说中国的这种增速是“经济增长结束”,那么对美韩日等国1%至2%的增速又该作何评价?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半导体和奢侈品等最大市场仍是中国。面对福布斯世界500强企业几乎都在华开展业务的现状,有必要慎重对待对华“脱钩”的声音。对中国过低评价会让韩国自满,评价过高则会产生恐惧,但不管如何评价,若韩国不能准确看待中国,一定会犯下错误。
过去30年来,中国一直被韩国视为“中间产品出口的摇钱树”,但如今更应被韩国视为“资源采购和消费品销售市场”。韩国必须区分因人工费增加而“离开中国”、因与中国产品竞争失利而“减少(依赖)中国”、(面对)崛起的巨大新消费市场而“挺进中国”这三者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今,因为国货性价比更高,中国消费者更青睐“中国制造”,性价比无优势的韩国产品已无法出现在中国消费者购物单上。而无论德国汽车、法国化妆品、意大利奢侈品还是美国苹果手机,在中国都不存在衰退之说。中国消费市场已成为不仅强调品质更需要有故事、有品牌才能大卖的市场。韩国迫切需要拓展中国消费市场的“挺进中国”战略,面对中国人均GDP将超1.3万美元的现状,韩国必须要推出与此相适应的商品才有胜算机会。(作者全秉瑞是韩国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丁玲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