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是酒店行业的“本命周”,没穿红裤衩,热点事件多得一塌糊涂,酒店突然就做了媒体猪脚,各种红黑消息铺天盖地,身处这个行业之中,惶恐敬畏之余,毛毛躁躁地梳理几下,以便深思:
1、4月8日,万豪国际集团与喜达屋酒店集团宣布:在两家公司分别举行的特别股东大会上,股东们已投票通过了万豪收购喜达屋的提案,批准两家公司合并。这次收购事件的尘埃落定除了让一众看客长舒一口气外,更宣告了新万豪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但是套用一句广告语“岂止于大”,新万豪接下来面临的两种强势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子品牌相互间的竞争、协调问题、会员资源的共享互通问题都是大事,要形成合力而非互搏,尚需智慧与时日。酒店行业愈演愈烈的资本并购,对于行业本身来说,格局重构与落地经营是并重的两大问题,资本层面的成功与经营层面的成功,中间还隔着一个关键,就是宾客的感知与体验。
2、如家和颐事件的火爆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反映出来一堆值得思考的课题:比如经济型酒店的扩张基因如何才能胜任高端酒店品牌的打造?比如面对社会复杂性的大环境,怎样才能满足宾客的安全需求?比如宾客的安全与私密需求如何客观评估等等。酒店外参曾经撰文指出,安全已经成为酒店经营定位方向的蓝海。
3、和颐事件成为了导火索,《女子入住海南一酒店 陌生男领房卡开门强行拉扯》、《女子入住重庆一酒店 惊见生人洗澡》、《入住“七天连锁酒店”男子和女友疑被》等等负面新闻密集出现,酒店行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和警惕。各类涉及服务、产品等等的负面消息见诸媒体,一是说明部分酒店品牌的管理是存在问题的,二是说明存在的问题是犯了众怒的,平时懒得计较没空计较,现在有了导火索,舆论才会井喷式爆发。至于媒体一贯的追热点搏眼球是另外的问题,作为酒店方,把经营管理做到让宾客更满意更放心,责无旁贷。
4、小卡片的问题由来已久,酒店管理作为一个生意人只是其中一端。酒店有没有参与此类违法事件是定性的核心,如果有参与,毫无疑问酒店必须为违反法律付出巨大代价;如果没有参与,则应该看在此类违法事件中,酒店的行为与其角色定位是否相符。例如和颐事件,宾客呼救,如家工作人员未尽职责救助,就应该谴责,如家也应该道歉甚至赔偿,在后续经营管理中,也应该从快从严控制外来人员进入酒店进行此类违法行为。但是如果要杜绝小卡片,作为成本控制型的经营场所,在与黑恶势力的角力中,无疑是处于弱势一方。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一味苛责酒店的管理到不到位,还要理性看待酒店一方有没有力量单独管到位。这就好比一个守法经营的企业遇到黑恶势力收保护费,我们是否应该一味只是谴责企业为什么要让黑恶势力进入,为什么要给他们钱?几年前曾经出现过某连锁品牌酒店店长,因为强势驱赶小卡片人员,导致被捅十余刀的恶性事件,作为酒店人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不能承受之重。要从根子上解决小卡片,那么公安部门对此的管理不应该完全指望商家,法制的健全与实施才能对违法行为具备应有的威慑力,也才能真正保障酒店宾客的安全。
5、部分媒体的目光,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4月10日上午的百度新闻搜索,排在第一位的是一篇名为《如家一家酒店怎值360万,谁拍板了首旅收购》的文章,再一搜,《盘点住酒店你不得不知的十大内幕:酒店死人了怎么办?》、《如何辨别出租房或者酒店有没有死过人?》、《住酒店要小心》等等等等,这是善意还是恶意的舆论引导呢?到底是谁在煽动、制造酒店行业的黑形象呢?这样的文章能帮助消费者理性、客观地选择良好的住宿环境吗?能帮助酒店行业抓好管理服务吗?是不是我们的消费者将来出行,不再需要住酒店了呢?有问题的酒店必然存在,这个正态分布的规律在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极小部分的问题酒店,无视行业的努力和标准,把整个酒店行业踩到地上再跺两脚,这是什么样的居心呢?有一家酒店用毛巾搽马桶,难道另外一万家酒店抓卫生质量的努力就是狗屁?
猪一样的队友?如家“直言”经理不出所料的被处分了,但是这个事情要深入思考,是不是还有部分酒店人还在拿老思想对待宾客,觉得委屈?这种思想在服务行业来说,是要不得的。服务可以是有限服务,可以有标准和底线,但是漠视宾客利益受损,是酒店行业的大忌。挑刺的宾客不是没有,但是毕竟是极少数,应该理性对待。对于绝大多数的宾客来说,他们要求的是合理的卫生、舒适、安全,这个服务意识没有的话,不配做酒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